今年以来,海西州秉承新发展理念,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锚定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区核心任务,深入实施“12345”产业振兴总体布局,不断优化“5+5+N”的产业体系,凝心聚力强产业、优结构,农牧业优势特色产业加速起势。
优势产业质效齐升。持续做强枸杞、青稞、藏羊、牦牛、饲草“五大优势产业”。2024年海西州种植枸杞43.23万亩,绿色有机枸杞认证面积20万亩,预计鲜果产量可达到40万吨,转换为干果产量达到9.7万吨。枸杞生产加工企业87家、合作社94家,家庭农场63家。每年吸引省内外10万余人从事枸杞采摘等相关活动,惠及周边近1.3万户农牧民,带动年人均增收1.25万元以上。青稞种植面积20.85万亩,预计总产量5.8万吨。已建设青稞标准化基地2个(德令哈、都兰县)、正在建设青稞生产基地2个(柴垦集团、大柴旦)、良种繁育基地1个,开展国家青稞优势产业集群建设2处。2024年初全州羊存栏290.3万只,全年羊出栏175万只,出栏率达60%以上,预计羊肉总产量达2.85万吨。大力支持藏羊标准规模养殖基地建设,建成绿色有机生态畜牧业产业园1个、藏羊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千只藏羊标准化养殖基地18个,顺利完成12个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股份制改造。2024年初牦牛存栏32.41万头,占全州牛养殖量的86.73%,占全省牦牛总量的5.56%。全州共有设施养殖牦牛基地57家,千牛牦牛基地2个,牦牛种畜场1家。2024年人工饲草种植面积达12.77万亩,产量10.5万吨,产值达1.624亿元。建设1个德令哈饲草料区域性集散配送中心,3个天峻乡镇饲草配送点。
特色产业持续发力。壮大藜麦、设施果蔬、冷水鱼、柴达木双峰骆驼、种业“五大特色产业”。全州藜麦种植规模达5万亩以上,藜麦加工车间7处,年加工能力3万吨,成功建成国家级青稞藜麦产业强镇(香日德)和都兰县现代农业(藜麦青稞)产业园。全州建设日光节能温室12116栋,规模化设施果蔬种植基地9个,各类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2.88万亩,产量可达11.6万吨,设施蔬菜供给能力达3万吨以上。柴垦巴音河农场果蔬休闲现代农业产业园、格尔木市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2024年全州水产品总产量911.84吨,现有冷水鱼养殖企业6家,总产值3113.4万元。养殖方式主要以大水面、路基和跑道养殖为主,主要养殖中华绒螯蟹、虹鳟鱼、小龙虾、鲤鱼、鲫鱼、草鱼、鲢鱼、池沼公鱼等。2024年,全州柴达木双峰骆驼存栏1.65万峰,能繁殖母驼0.84万峰,母驼比例占50.8%,全州骆驼产品加工企业4家,主要以生产加工驼乳、驼绒为主,生产驼乳、驼乳粉136.45吨、驼绒1.75吨,产值达6605万元。加快推进全州种业振兴,加速农作物“育繁推一体化”建设,全州现有农作物种子生产企业4家,平均每年建立麦类三圃田500亩左右,年生产农作物原种20万公斤;建立麦类良种田15000亩左右,年生产农作物良种600万公斤。加快德令哈市、都兰县青稞良种繁育基地和产业集群项目建设,提升良种繁育能力,预计年均可提供良种1万吨以上。现有种畜场7家,其中牦牛、藏羊、柴达木双峰骆驼、柴达木绒山羊种畜场各1家,青海毛肉兼用半细毛羊3家。2024年在德令哈市、都兰县建设枸杞良种繁育基地2处。
新兴产业聚能成势。2024年,在成功引进种植蕨麻、金丝贡菊的基础上,又新引进种植虫草、火焰蔘、杭白菊、羊肚菌、香菇、韩国萝卜新特优农作物品种,并开展黄豆、小米、菜薹等作物种植试验,年种植各类新特优品种面积达3万余亩,新特优农作物年产值近5亿元。新特优农作物种植,为柴达木地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相应配套技术推广应用,有望成为我州农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来源:海西州农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