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海西州持续落实中央、省级就业帮扶工作要求,着力从摸排采集信息、拓宽就业渠道、提供政策支持、提升技能水平等多方位谋篇布局,帮助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截至目前,2306名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超省定目标21个百分点;659名易地搬迁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超省定目标31个百分点。
拓展务工渠道,实现就近就业。持续开展就业帮扶车间认定工作,全州累计认定就业帮扶车间37家,带动138名脱贫劳动力就近就业,形成了帮扶车间效益提升和脱贫劳动力增收双赢的良好局面。合理开发村级公益性岗位,运用生态护林员、管护员等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900余名就业困难的脱贫劳动力到政策性兜底岗位就业,保证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家中有人稳定就业、有稳定收入。通过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优惠贷款政策,解决脱贫人口自主就业创业难的问题,年初以来为237名脱贫人口贷款1014.7万元,切实增强脱贫劳动力自主就业创业增收动力。为符合条件的119名省外务工脱贫劳动力发放一次性交通补助11.9万元,鼓励富余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
实施雨露计划,做好就业服务。结合脱贫劳动力学历结构、知识技能等情况,推广定向、定岗培训模式,根据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式”“菜单式”技能培训,开设花卉园艺、电子商务、家政服务、创业培训等实用技能培训班,培训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对象210人,培训后实现就业178人。常态化落实“1131”就业服务,摸清高校毕业生底数、建立实名制花名册,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一人一策”就业指导和创业帮扶,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2024届56名“雨露计划”毕业生实现就业43人,继续教育12人,就业(升学)率达98.21%。
意见建议:一是加大脱贫人口创业就业政策扶持。持续普及脱贫人口创业就业相关的税费减免、各类奖补、一次性交通补助等惠民政策,确保政策的延续性和长期性,激发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的积极性。降低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申请门槛,支持脱贫人口自主创业。鼓励本地重点企业成为本地创业见习基地,招录符合创业见习条件的脱贫人口创业群体和应届毕业生参加创业见习,按招收人数给予见习基地带教费补贴。二是强化脱贫人口人才培训力度。在新产业新业态的背景下,对于脱贫地区的劳动者来说,专业技能的缺乏是阻碍他们提高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建议打造新产业新业态相关技能应用的通用性课程及教材,遴选培育一批具有较高数字技能培育水平的技工院校或互联网职业培训平台,同时结合当地优势产业和三产融合发展情况,对脱贫人口中青年劳动者开展电商直播、数字经济、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技能培训,让更多脱贫劳动者在干中学,以学促干。三是引导脱贫人口稳定转移就业。外出务工是脱贫群众增收最重要的途径,由国家层面出台政策机制,引导对口援建省份或者其他经济发达省份充分发挥域外劳务基地作用,对接海西州进一步做好劳务输出工作,实现脱贫劳动力就业转移由分散外出向定向输出转变,由季节性临时性向常年稳定性转变,促进稳定就业。
来源:海西州农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