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行业新闻
海西州“五抓五提高” 推动对口支援工作提档升级
来源:都兰县分公司|发布时间:2024-12-23
2024年,海西州对口支援工作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突出抓好智力支援、务实推进产业支援促就业、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扎实做好文化教育支援五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抓好智力支援,提高自身“造血”能力。为加快推动智力帮扶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培养打造一批能战斗、留得住、带不走的干部人才队伍。2024年投入援青资金1500余万元,实施对口支援工作管理服务能力提升、德令哈群团协同化服务中心、教育信息化教学平台等6个项目,助力打造海西人才高地。举办“三支一扶”人员能力提升、民营企业员工能力素质提升、公务员素质能力提升等专题培训班20余期,培训干部人才800余人次,有效提升干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推进基层组织“领头雁”能力提升“强基”等“十大行动”。坚持“大组团”“小组团”联动,“输血式”“造血式”并举,以“团队带团队”“专家带骨干”“师傅带徒弟”等模式,多维度开展人才帮扶,全年培养教育人才3人,培养医疗专家53人。全州62家工作室积极报名参选2024年度“四名”人才库,本土人才储备量稳步扩大。抓好产业帮扶,提高内生发展动力。为助力援受双方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聚焦产业“四地”建设,推动产业链、技术链创新,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活力。2024年投入援青资金4600余万元,实施了浙江工业园高质量发展、特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特色产业发展等16个项目,为海西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通过搭建招商引资平台,推动“数据援青”,组织开展招商推介会等活动,吸引浙商雨色大数据产业园、赛特离子膜等一批新项目动工兴建。在浙江省杭州市、宁波市等地举办“浙青一家亲·共筑山海情”文旅推介会,不断提升海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全年累计接待浙江籍游客90余万人次,同比增长12%。聚焦特色农畜产品推介,持续推进青货入浙“十城百店千网”建设,建成青海农特产品线下专卖店139家,全年累计销售青海农特产品达4.2亿元。抓好改善民生,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为切实提升农牧区生产生活水平,持续改善群众医疗保障质量。2024年投入援青资金1.47亿元,实施援青微实事70+计划、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乡村振兴和生活品质提升等41个项目,极大地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提升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深入开展“红船关爱”,首次运用9项医疗新技术,切实提高海西医疗水平。开展浙江—海西“乡村振兴1+1”试点工作,在德令哈市红光村开启“千万工程”建设有益探索,打造田园综合体项目、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以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建成浙江“千万工程”展示培训中心,并挂牌浙江省“八八战略”创新发展研究院“千万工程”实践观察点,为“千万工程”在海西的实践运用提供了综合性服务场所。启动“五大公益行动”,全力保障和改善困难群众生活条件。聚焦生态环境改善,实施生态林建设项目3个,有效保护和改善了农牧区生态环境。抓好“三交”工作,提高双方合作实效。为汇聚民族团结进步强大正能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4年投入援青资金2600余万元,实施各类交往交流交融项目10个,切实增进援受双方的感情融合,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在浙、青两省党委政府和海西州委、州政府关心支持下,持续推动理念、文化、情感“三融合”,援受双方互访交流达62批次500余人次,通过高层互访、交流考察,促进援受双方合作水平不断提升。举办“海西州春风暖商”、“中外知名企业青海行—进海西”等活动,推动浙江籍企业进一步走进海西、了解海西,推动双方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合作共赢。抓好文教赋能,提高文化交流水平。为持续推动海西文化教育事业提档升级,进一步加强与各支援方的文化交流融合。2024年投入援青资金3500余万元,实施基层义务教育及学前教育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文化交流载体和平台建设、基层文化基础设施提升等22个项目。组织援青教师常态化开展送教活动,组织100名海西州民族青少年赴浙江开展民族团结夏令营活动。在杭州市、德令哈市依托浙江优势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举办“海西班”“杭州班”等,切实助力海西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补齐基础教育发展短板。加快组织开展“宋韵丝路行 浙青一家亲”“浙青同心 共享奥运——浙江奥运健儿海西行”等活动,以融聚力,以文化人,不断推动文化浸润显成效,丰富两地群众文化生活,深化两地文化交流互鉴和情感共融。
(来源:海西州对口支援和经济合作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