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有数据显示,生鲜电商从2016年开始便保持着超过40%的增长率,如今更是成为商业新贵。近日“生鲜第一股”上市新闻愈发吸引眼球,伴随着生鲜电商行业的火热,有个关键词频频出现,引发市场热议,就是“前置仓”。那么什么是前置仓呢?
前置仓的概念是指,将仓库(配送中心)从城市远效的物流中心,前移到离消费者更近、更快送达的一种解决方案。
可以理解为,每个门店都是一个中小型的仓储配送中心,这样消费者在线上下单之后就可以直接由最近的门来配送了!这便是支撑生鲜电商在门店3公里范围内可以做到30分钟送达的重要前提。大型电商下单后配送时间最快为4个小时左右,而前置仓则将配送的时间可以压缩到0.5~2.0个小时。
前置仓的市场定位,是大型超市与便利店之间的市场空白,试图实现品类较为齐全、快速送达的消费需求,是便利店与大型超市的竞争者。便利店的品类少,而大型超市的购物时间过长(生活节奏过快),是前置仓模式成立的基本逻辑。消费者期望“即快又好”,前置仓的经营目标是实现消费者在时间成本和商品价格之中的最佳结合点。这也是新零售的理念。
生鲜电商就是一场纯粹的比拼速度、品质、成本效率的竞赛。如何做好最后三公里甚至最后一公里就是生鲜电商的努力方向,在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中,前置仓模式就是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案。
目前超市在品质上优势并不明显,所以前置仓以优质产品为主(特别是新鲜)的模式是主流模式。年轻一代消费者,对于食品本质的需求更加简明扼要,就是渠道便利化、内容品质化。而生鲜电商将两头连接的功能凸显出来——高品质生鲜的生产者、愿意线上化的消费者。
前置仓虽然叫“仓”,但本质不是仓,而是店,需要更上一级的配送中心。而且快的配送,要求仓内主要品类是生鲜,为维持价格优势,必须实现直采,而直采则要求建立完整的供应链体系,这对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前置仓兼顾了大型超市与便利店的优点,但也同时可能继承了大型超市与便利店的不足,即前置仓的品类不可能太多(与大型超市比较)、经营成本可能居高不下(与便利店类似),当采用冷藏方式,可能出现成本高、耗损大、效率低的不足。
前置仓模式相当考验资源厚度,为了提高销售和配送范围,就需要更多的前置仓,在面对流量,损耗不确定的情况下,很多玩家不可避免的就会进入到重资产运营模式,以此来不断加固前置仓模式的企业壁垒。
这也就意味着,前置仓模式不仅要资源不断注入,还需要在发展中不断从技术端与数据段进行周而复始的智能化循环,这很考验企业对前置仓专注度,越专注,数据就觉准确,也就能更准确地洞察市场。可以见得,尤其是在疫情后时代,对健康与品质的要求日益加深,只有更加专注、对品质把控严格的企业才能满足用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