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建引领,当好党的民族政策的践行者。党的民族政策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指针,是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命线,必须毫不动摇地贯彻落实。都兰始终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认真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把该项工作作为基础性工程、战略性工程和“一把手”工程来抓,279家成员单位成立了相应工作机构,制定印发《都兰县2022年度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都兰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迎检工作方案》等配套措施文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视巡察以“十一进”行业领域为基点,通过建立督导调研、评选表彰、考核评价、经费保障等19项制度,以一轴联四乡四镇的“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擎领全县279个创建单位联动联创,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谋划和推进民族工作,确保全县民族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深化宣传教育,当好共有精神家园的构筑者。始终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重要内容,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通过“线上宣传+线下实践”方式,精心组织铸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周、日)、科级干部大讲堂、党员干部培训班、专家集中授课、专题学习研讨、宣传宣讲等多种活动,进一步加强“五个认同”的宣传教育,不断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大力实施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建成党史教育主题街、巴隆“昆仑铁骑”党员红色教育基地、陈毅在都兰红色教育基地、柴达木第一镇历史陈列馆、都兰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等,进一步形成民族团结进步的教育共识。同时,健全完善常态化宣传教育机制,持续拓宽宣传教育覆盖面,大力实施“五个一工程”,精心打造都民族团结进步展厅、民族团结进步城、民族团结一条街等,并通过报纸、电视、手机、墙体标语及三微一端等新媒体进行宣传,各族干部群众的“五个认同”意识不断增强。
推动经济发展,当好实现共同富裕的推动者。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各民族共同进步的强大基石,都兰县坚持把经济建设作为第一要务,立足高原特色生态农牧业大县定位,聚焦乡村振兴战略,紧紧围绕县第十六次党代会确定的“123456”发展思路,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定不移改善民生福祉,聚力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各族群众实现共同富裕。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20.34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52.54亿元;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2012年的5.9∶72.7∶21.4调整为2021年的0.4∶48.3∶51.3,实现“二三一”到“三二一”的转折性变化;诺木洪水库工程、哇沿水库、多金属选矿产业园项目、达尔乌拉铁矿选矿工程等亿元以上重点项目73个顺利实施。积极创建全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重点示范县,全面推进“国际有机畜牧业示范县”创建,2021年枸杞种植面积达21.12万亩,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30.46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21.14万亩,粮食产量达6万吨以上,播种面积及粮食产量稳居全州第一。同时,先后打造黄金产业基地、多金属产业园、新能源整装开发基地,实现产业园区从无到有的转变。
坚持以人为本,当好社会民生福祉的改善者。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凝聚民心、民智、民力的治本之策、长期之责,更是检验示范县建设成效的试金石。都兰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围绕各族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着力在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在全省、全州率先实现了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退出和贫困县摘帽的目标任务,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历史性跨越,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八大行动”,健全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不断,全县累计投入扶贫产业发展资金近5.7亿元,实施产业发展项目414个,辐射带动全县9000多户3万余人困难群众增收。2021年全县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013元、15831元。农牧区住房安全保障率达100%。县城供热普及率达100%。全县城镇新增就业、城镇失业再就业、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较十年前分别增长70.6%、29%、22.6%。城镇职工工伤、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较十年前分别增长77.7%、49.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100%,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65.3%。全县义务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失学辍学学生实现历史性常态化动态清零。医疗保险参保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医疗救助覆盖率达100%。残疾人、老龄、群团等事业全面发展,气象、消防、防灾减灾等工作扎实推进,农牧民群众出行困难问题有效解决,医疗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人居生产生产生活条件持续优化,切实夯实了民族团结创建基础。
强化综合治理,当好社会和谐稳定的维护者。维护团结稳定、实现长治久安,是都兰各族人民共同的使命,也是示范县建设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任务。都兰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效不断提升,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创新推动基层治理工作,针对诺木洪地区每年枸杞采摘季有31个省份3万余采摘工涌入,基层治理难度季节性加大的实际,围绕治安防控立体化、服务管理精细化、基层基础稳固化的目标要求,成立流动人口服务大管理中心,构建“四室两厅”“三书两表”的“候鸟式”流动人口社会治理模式,基层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县委政法委荣获“平安中国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启动实施全县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认真践行“枫桥经验”,创新“小积分”撬动乡村“大治理”、“街长制”焕发城镇“新活力”等基层治理新模式,大力推行县乡村三级法律顾问制度,整合依法调解、信访调解、法律援助中心等各项职能,建立“四大调解”联动机制,实现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一站式”服务中心实体化运行,主动化解各类信访矛盾,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更加牢固。同时,建立健全警城联动、部门协作等10项长效机制,持续强化打击力度,先后集中整治欠薪讨薪、黑车运输、成品油、社会治安等领域存在的乱点乱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传承传统文化,当好民族团结精神的弘扬者。文化是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着力点和催化剂,也是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精神纽带。都兰县坚持以文化为引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丰富民族团结创建新内涵。广泛开展元宵节社火汇演、“民族团结杯”运动会、汽车穿越拉力赛、德都蒙古牦牛文化节、“千人安代舞”“千人锅庄”、“天佑德杯”第二十一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和“柴达木之夏”民族团结周末文化广场等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多途径全方位展现民族民俗文化和特色文化。积极打造文旅融合示范工程。累计投资2.3亿元,建成涵盖旅游、文化、文物等项目40个,旅游供给不断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青藏高原首个国家级古墓群考古研究基地落户都兰,2018血渭一号大墓被评为2020年度中科院六大考古新发现和国家文物局十大考古新发现。阿拉克湖、柱状节理群、海寺花海、大地血脉等景点广为人知,文旅融合发展步伐加快,文化旅游业快速崛起。同时,紧紧围绕“连心暖心更凝心 共建石榴籽家园”为主题,打造“石榴籽家园”服务阵地,拓展“民族之家”“妇女之家”“一站式”窗口等多元服务功能,以“五民五心”工作法为基础,积极探索“石榴籽家园”新模式、新样板,切实增强各族人民的“五个认同”,推动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创新载体方式,当好民族事业发展的建设者。创新载体是开展示范县创建活动的重要抓手,是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的主引擎和驱动力。都兰根植于民族团结沃土,在各行各业和各项工作中不断拓宽创建载体,广泛选树示范典型,积极构筑民族团结精神高地。常态化推进创建工作“互观互检”活动,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创建格局。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一进”活动,因地制宜打造多个县级创建示范点。持续表彰带动能力强、示范作用好的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激励各族群众学有榜样、比有参照、赶有目标,开展“民族团结”“抗疫先锋”“道德模范”“文明单位”“最美家庭”“两优一先”“五星级文明户”等先进典型选树工作,农牧民精神风貌不断改善,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高。经过历年6批次的达标验收,先进乡镇、先进机关、先进村社、先进学校、先进军营均达100%,先进企业、先进家庭分别达87%、75%、66%;届满单位完成3轮次262家县级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和16家县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复检复验工作,巩固率达100%;成功申报国家级示范乡镇1个、省级示范乡镇1个、州级示范单位31个、县级示范单位54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个,积极申报全省先进单位、先进乡镇、先进村社共10个。
来源 :新华网青海频道